砂陶牛迎新春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1-28 09:05:12
青州的許兆劍是“玩泥巴”的高手,他利用本地沙土將青州砂陶技藝予以發(fā)揚和傳承。1月27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35歲的許兆劍用時兩個月創(chuàng)作出砂陶作品《臥牛望春》,寓意牛年意氣風發(fā)揚帆起航。
制作工序繁瑣,歷時兩個月才完成
1月27日,在青州市偶園非遺傳習坊——憶藝坊內(nèi),一襲中國風打扮的許兆劍正用筆尖輕觸剛剛制成的砂陶作品《臥牛望春》。與其他砂陶作品的暗沉色彩不同,這件作品散發(fā)著淡淡的金屬色調(diào),不禁讓人眼前一亮。牛身高、身長各20厘米左右,頭部向左扭轉(zhuǎn)望向遠方,似乎做好了隨時騰躍而起的準備。
為了將中國人民砥礪奮進的精神通過“臥牛”表現(xiàn)出來,他數(shù)次到當?shù)厥妨橡^查閱文獻資料,一遍遍觀摩、測量數(shù)據(jù)、修改,僅構思環(huán)節(jié)就花費了不少心思。陷入瓶頸時,是兒時見到的老青州市火車站標志性雕塑“臥牛”,為他注入了靈感。
選泥、篩泥、攪漿、醒泥、陳腐、修細節(jié)、整體調(diào)整……談起《臥牛望春》的制作過程,許兆劍表示,這件用青州沙土制作的砂陶作品,僅工序就需要七八道,歷時兩個月才完成制作。
今年35歲的許兆劍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國畫專業(yè),自幼受畫家父親許振悅的影響,愛好國畫。國畫與玩泥看似不相及,但在許兆劍看來,這兩種技藝是相通的,同屬于造型藝術。而真正讓許兆劍下定決心走這條路,源于參觀早期青州市香山漢墓出土的大量陶藝文物,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文物,打開了許兆劍的眼界,他決定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并成為青州砂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利用副業(yè)收入支撐,“燒錢”上百萬元
許兆劍介紹,青州沙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泥質(zhì)細膩,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還能在燒制過程中將氧化鐵還原出來。而他在制作過程中,堅持使用傳統(tǒng)工藝,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
回憶起制陶初期的情景,許兆劍仍歷歷在目。制陶工序不僅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與溫度、濕度、水質(zhì)等自然條件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達到理想效果,許兆劍在試驗初期,燒了砸、砸了燒,眼看著砸爛的砂陶試驗品堆積成山,成本卻在不斷增加,他不得不兼職干起了藝術培訓工作。
“不得不說,這項藝術有其不確定性,我也記不清砸了多少了,賺點錢就想投進去。”許兆劍說,5年來,他至少已經(jīng)“燒”進去了一百多萬元,而他也終于做出了理想的砂陶,茶具、炊具、餐具等藝術品也開始走進市民的生活。
“真不希望好不容易研究成功的青州砂陶技藝再次失傳,我希望它能一代代傳承下去。”許兆劍對記者說,青州砂陶是一項非常具有發(fā)展?jié)摿Φ姆沁z項目。他希望在傳承這項傳統(tǒng)技藝的過程中與時俱進,更要與市場密切接軌,同時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了解和傳承這項技藝。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郭超/文
責任編輯:李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