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卜賽人參 試試這樣做
來源:醫(yī)藥健康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4:28:30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是《詩經(jīng)》中的一句,“葑”指蕪菁(盤菜),“菲”指蘿卜,說的是采集蕪菁和蘿卜不能要葉不要根。由此引申出“采及葑菲”一詞,為別人征求自己意見時的自謙詞。類似的與植物有關(guān)的自謙詞還有“芹獻”“美芹欲獻”等。而“妄自菲薄”中的“菲薄”,其本意則來源于蘿卜的平凡,易被忽視和輕視。
蘿卜,本意為上天賜予的美好之物,可用其祈福消災(zāi)。古謂之“萊菔”或“蘿菔”。“蘿”為綾羅綢緞之羅,“萊”為萊衣之萊,皆因蘿卜葉青翠、舒展,如華麗之服飾。“萊衣”之名來源于“二十四孝”的“戲彩娛親”。古籍載:“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因為古代插箭的箭囊形似蘿卜,“菔”被引申為箭囊,謂之“箭菔”。在古代,蘿卜還被稱為蘆菔、雹葖、秦菘等,和白菜、蕪菁、油菜一起統(tǒng)稱為“菘”。
蘿卜味甜,脆嫩多汁,“熟食甘似芋,生嚼脆如梨”,是大眾化、平民化的蔬菜。古籍載其“生熟皆可食,腌藏臘豉,以助時饌;兇年亦可濟饑,功用甚廣”。關(guān)于蘿卜的俗語極多,如“一個蘿卜一個坑”“花心蘿卜”“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等;在很多地區(qū),人們用“大蘿卜”來形容一個人的憨厚樸實。足見蘿卜之深入人心,早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歷史上,不少文人騷客也對蘿卜情有獨鐘。鄭板橋曾寫詩道“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蘇東坡有詩云“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詩文淡定閑適,表達了作者通過親近自然而忘卻煩憂的心境。蘇東坡甚至還有“東坡羹”遺世——搗碎蘿卜、薺菜,與研碎的白米同煮即成。“東坡羹”菜飯合一,倒像極了現(xiàn)代的“蓋澆飯”。
冬季陽氣在里,人們又習(xí)慣進補,活動相對較少,因而體內(nèi)易生痰熱,此時進食蘿卜,具有清熱化痰、通氣消食、消積除脹的作用。因此,民間有“冬吃蘿卜賽人參”一說。
蘿卜入藥部位甚多:新鮮蘿卜乃藥食同源佳品;其葉與根功效相似;枯老的蘿卜即中藥“地骷髏”,為“地枯蘿”的諧音,或稱“老蘿卜頭”;其種子亦是一味中藥,即萊菔子——有名的中藥方劑“三子養(yǎng)親湯”中就有萊菔子(另兩味藥是白芥子、紫蘇子),是治療老年痰壅氣逆食滯證的經(jīng)典方。
總的來說,不管是蘿卜,還是其種子,功效大致都是消食除脹、化痰止咳、順氣通滯等。如果偶爾感冒咳嗽、脘腹脹滿,或是進補過度食滯不化,可以選擇蘿卜幫忙解決煩憂。
冬天寒冷,熱乎乎地吃碗羊肉丸子蘿卜湯,就著胡椒粉噴鼻子的刺激,若有興致,再放一兩個烤紅的干辣椒在湯里,一會兒工夫,鼻氣通暢,頭汗淋漓,體內(nèi)病毒、虛火隨汗排出,而后,渾身發(fā)熱,倒也是一件樂事!
只需準備一斤羊肉,一個蘿卜,兩根香菜。羊肉洗凈邊剁邊加水、鹽、姜蒜和味精,剁成肉餡后,裝盆里朝一個方向攪拌;蘿卜切絲。
上鍋點火,鍋內(nèi)放清水,待水八分開時,向鍋內(nèi)擠出指肚大小的羊肉丸子,湯開后,撇去浮沫,放蘿卜絲煮開,向碗內(nèi)依個人口味放鹽、香菜碎、香醋或干辣椒,然后將滾沸的羊肉丸子蘿卜湯盛入放好調(diào)料的碗中,撒點兒胡椒粉用湯匙攪勻,端起碗喝個痛快淋漓,保你寒氣全消,一身輕爽!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