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點亮老貓花燈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1-29 15:43:49
在老濰縣有“正月里照老貓”的習俗,過年時,小孩在黑夜里提著燈籠念念有詞,祈禱來年眼睛明亮,不得眼疾。老貓花燈在老濰縣有數(shù)百年歷史,近代以來較為盛行。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人們提燈、鬧燈,展現(xiàn)出濃濃年味。
濰縣花燈始于明代,相傳老貓燈源于毛韶芳
在濰城區(qū)十笏園非遺空間的李梅老貓花燈工作室,李梅正在扎制老貓花燈,扎骨架、貼絹、描圖案……只見她動作嫻熟,手法靈活,一個個老貓花燈在她的手上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旁邊的墻面上掛滿了各種造型的老貓花燈,有花籃、荷花等傳統(tǒng)造型的,也有龍、麒麟等神獸造型……馬上就到虎年了,李梅則把生肖虎造型的花燈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李梅創(chuàng)作的老虎花燈意為“虎虎生威,一起邁向未來”。以紅色、黃色、金色為主色調(diào),并綴以團花紋樣,充滿了中國風元素,色彩運用鮮艷、喜慶,老虎燈萌氣十足又不失威武,點上燈之后晶瑩剔透、色彩分明,甚是惹人喜愛。
濰縣花燈始于明代,每年正月十六,耍燈景象十分熱鬧。上世紀初,濰縣城里大十字口街道兩邊和南門外等地有燈市,燈籠花樣繁多,有花籃燈、荷花燈、兔子燈、花貓燈等。濰縣的花燈文化也深入民間,除了元宵節(jié),每逢婚禮、求嗣、祝壽、求學等重大節(jié)日也會用鬧燈的形式來慶祝。
相傳,濰縣城墻東北角上有座真武殿,真武大帝的陪神趙玄壇之坐騎被百姓稱作“老貓”,每逢正月十六婦女兒童爭相撫摸,有“摸摸老貓不害眼”的說法。清代第27任濰縣縣令毛韶芳為官清廉,以誠待人,深受百姓愛戴,在他離任時正值正月燈節(jié)。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取毛和貓的諧音,把手里的花燈叫做“老貓燈”,“正月里照老貓,照照老貓不害眼”的民謠一直流傳至今。“老貓花燈”也成為濰坊人對小型花燈的統(tǒng)稱,這也成為老濰縣花燈最與眾不同的一個特色。
元宵節(jié)耍燈盛宴熱鬧壯觀
李梅的家原來住在小十字口(今東風西街與向陽路交叉口往南200米)附近,童年時候,她最喜歡元宵節(jié),不僅有奶奶親手做的花燈可以玩,還能欣賞到一場場耍燈盛宴。其實不僅僅是元宵節(jié)前后耍燈,從除夕晚上開始孩子們就提燈出門了,到了元宵節(jié)耍燈的場面最熱鬧、最壯觀。
元宵節(jié)的晚上,家家戶戶吃罷元宵,大人們就領著孩子上街看燈,小孩子人手提一燈,暢游街巷。表演的花燈也在鑼鼓聲中由遠及近,出現(xiàn)在熱鬧的街頭。表演花燈有龍燈、云彩燈、蝴蝶燈、花瓶燈、魚鱉蝦蟹燈、蛤蠣仙燈等多種燈。龍燈有鑼鼓相隨,彩云燈用嗩吶吹打,蝴蝶、花瓶燈用笙笛伴奏。
龍燈是花燈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種。各大單位、社區(qū)都會組織長長的龍燈隊伍,以此來歌頌國泰民安,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在李梅的記憶中,龍燈隊伍從勝利西街到南門再到大十字口,最后往東拐去白浪河沙灘。一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大家跟著隊伍前行,熙熙攘攘,好不熱鬧。途中會經(jīng)過小十字口,像這種小路口一般是不會停留的,但李梅的爺爺喜歡熱鬧,也希望隊伍能在自家門口耍一耍,給全家人帶來一年的好運氣。所以,老人家早早準備好茶水、香煙、糖果、鞭炮,聽見龍燈隊伍朝自家門前走來,便開始鳴放煙花爆竹,提前熱起場子,等龍燈隊伍過來后,送上香煙和茶水、糖果,為了感謝老人家的熱情款待,龍燈隊伍便在他家門口耍上一番,熱鬧熱鬧。
當時只有三四歲的李梅坐在三叔的肩膀上看龍燈。只見,龍頭高約丈余,兩只眼珠子有碗口那么大,撲面而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龍燈纏繞翻轉(zhuǎn),流光溢彩,猶如江海里翻騰,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只覺得眼前五彩繽紛,彩浪翻舞。再加之爆竹的鳴響,場面熱火朝天。
歷史記載老濰縣耍龍燈實況
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老濰縣民俗》一書中,記載了1915年元宵夜郭家巷出龍燈實況。
鑼鼓一換,“龍燈點”,大龍上場,這時達到高潮。在引珠的引導下,巨龍騰空而起,上下翻騰,大有叱咤風云之勢。耍龍的套路有鉆腰、壓尾、盤頭、盤尾、困蛛覺蛛、抖麟四高四矮、金盤托月等等。耍到一定時間,以吐火為龍燈走去的標志。吐火有專人負責,藏在龍頭底下,火料是炒熱的谷糠搓上松香,裝在特制的棉布兜里,需要吐火時,把火料撒在火紙上,隨著龍頭的動作撒出去,猶如從龍口噴出的火焰,極為壯觀。
濰縣舊俗:龍頭在表演時,鞭炮不停,表演不住。有的商家為了擺譜,準備的鞭炮甚多,所以玩得時間也長,因此每晚出燈,返回時經(jīng)常到午夜以后,耍燈人回家后累得兩腿上不了炕,但第二天下午鑼鼓一響又照玩不誤。
文/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燕、王翠
圖/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馳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