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恩折帝王各有風格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5-26 10:45:06
劉喜海謝恩折抄件
李封謝恩折
謝恩折在清代奏折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擁有上奏權的官員每逢升遷、賞賜、免罪等所謂的皇帝恩遇時,往往第一時間上折謝恩,以表忠心。清代帝王的朱批謝恩折,不僅書法風格不同,用詞用句也截然不同。從不同年代的謝恩折里,我們也不難看出清代歷任帝王不同的處事風格。
乾隆回復壽光人李封:“還可出息”
李封,字紫綬,別號松園,壽光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出任廬州府、鎮(zhèn)江府、蘇州府知府,歷升江西驛鹽道、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內遷刑部左侍郎。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二月,時任蘇州府知府的李封入京覲見,乾隆皇帝對其甚為許可,于二十一日頒布上諭,升李封為江西驛鹽道。次日,李封便上折謝恩:“竊臣山左庸愚,毫無知識,蒙皇上天恩,由庶吉士改授刑部主事,洊升知府,調繁蘇州府知府。茲因歷俸六年,遵例引見,仰蒙圣訓周詳,鴻慈優(yōu)渥,復荷恩施,逾格賞赍……惟有勉竭駑駘,益矢勤慎,以冀仰酬高厚于萬一。”乾隆朱批說:“好的,還可出息。”
迨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李封由江蘇布政使擢升湖北巡撫,在交卸江蘇布政使印務后,于六月初二自蘇州啟程,沿途陰雨連綿,于六月二十四日抵達任所。次日,李封專折謝恩,他在折中亦如九年前一樣小心翼翼:“伏念臣駑駘下質,樗櫟庸才,仰蒙皇上豢養(yǎng)生成至優(yōu)極渥,正以涓埃未效,悚懼實深,乃荷簡命寵頒畀以封圻巨任,沐圣恩之愈重揣。臣分以難安,惟有勉竭愚忱,益矢勤慎,事事認真,不敢稍有怠忽。”
乾隆回復諸城人范廷楷:“莫以望滿而自止”
范廷楷,字端植,號怡云,諸城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授戶部福建司主事,累升掌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戶科掌印給事中,補授江西按察使,因審案致使案犯自縊遭革職,起任戶部主事,外任遵化州知州。其任御史時抗直敢言,先后奏參浙江巡撫永貴、翰林汪師韓、江南糧道讬恩多。
乾隆十八年(1753)三月,原任江西按察使阿桂調回京任侍讀學士,時任戶科掌印給事中的范廷楷奉旨補授江西按察使。
范廷楷接到任命后,遵例恭設香案望闕謝恩,他在《奏謝補授江西按察使折》中說:“訖伏念臣一介庸愚,知識短淺,由乾隆元年進士洊歷戶部郎中,皇上擢用御史,撥至戶垣,恩榮逾分,感激難名。上年十月奉差江右毫無報稱,清夜捫心,殊多負疚。茲蒙皇上格外鴻慈,授臣江西按察使,仰邀天恩之潮擢彌切,臣心之悚慚。臣服官以來依依廷闕一十八載,今當外任,犬馬戀主情何能已。”乾隆皇帝朱批說:“知道了。一切勉力為之,莫以望滿而自止。更勵由中以達外,則何事不可勝任而愉快耶!”
乾隆皇帝對范廷楷一度很信任。他在乾隆十九年(1754)閏四月初三范廷楷所上辦理秋審案情形折中朱批說:“是足見留心,勉勵,內外如一可也。”同年十月十九日,范廷楷奏報辦理詞訟情形折。乾隆皇帝朱批說:“好。益當留心,實力為之。”
乾隆朱批往往簡短,回復劉墉:“覽”
與雍正皇帝動輒百字的朱批相比,乾隆皇帝的朱批奏折很簡單,往往是“覽”“好”“知道了”一類,不是重要或緊急奏件,很少有超過十個字的朱批。
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劉墉侄劉镮之由庶吉士恩授翰林檢討,引見時乾隆皇帝問及劉統(tǒng)勛子孫和劉墉子嗣情況,時任順天學政的劉墉當時正在正定府辦理考試事務,接到劉镮之家書后,立即上折謝恩。
劉墉在謝恩折中說:“伏念自臣父劉統(tǒng)勛受皇上殊遇,深恩罕有倫比。逮臣合蒙豢養(yǎng)教誨,數(shù)十年間拔擢矜全,仁同覆載。而臣從無絲毫出力之處,捫心自問,時切慚惶。侄劉镮之先以賞給舉人準預會試得中進士,館選庶常,蒙恩命授職檢討。引見之際,天語垂問,睠憶臣父劉統(tǒng)勛子孫幾人,并臣墉未有子嗣,不能過繼,皆在圣慈軫念之中。臣感刻五內,莫可言宣。”乾隆皇帝只是回復了一個“覽”字。
道光回復劉鴻翱:“三年期滿再奏請陛見”
道光十八年(1838),濰縣人劉鴻翱由陜西按察使升任云南布政使,上折謝恩。
他在同年閏四月初六日所寫的謝恩折中說:“伏念臣山左庸才,至愚極陋,仰蒙皇上天恩,由內閣典籍補放同知,洊升臬司。上年正月赴京叩覲天顏,疊荷召見,訓誨周祥。到任年余,涓埃未報,茲復蒙皇上渥沛殊恩,特擢授滇南藩司,凡此逾格之鴻施,實非夢想所敢及。”劉鴻翱還表示,在交卸陜西按察使印務后,將進京陛見。也許道光皇帝覺得他上年剛剛進京一次,這次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劉鴻翱進京途中,行至河南修武,接到朱批奏折:“先赴新任,三年期滿,再奏請陛見。”
劉鴻翱由是遵照諭旨立即取道趕赴云南,于七月十三日抵達云南省城昆明,于七月十六日又上謝恩折說:“伏念滇南為邊疆要地,布政使職司察考、人才、出納、庫項,兼有辦理京銅采銅之事,在在俱關緊要。惟有實心實力,矢慎矢勤,隨時隨事認真整飭,務期理財用人聿歸允當。”道光皇帝只是朱批說:“知道了。”
劉喜海擢升上奏謝恩道光回復:“著來見”
劉喜海,字吉甫,號燕庭,劉統(tǒng)勛曾孫、劉镮之長子,以蔭生官至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撫,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學家。
劉喜海為官有清名,《長汀縣志》記載,其任汀州府知府時,“清廉謙謹,政不煩擾,尤愛士好文,多置書籍于書院,以資博覽”。災荒之年,“發(fā)倉粟四萬,設廠分糶,親為巡視,以杜侵漁,三閱月事竣,存活甚眾,升任去,各坊士民皆立主祀之”。光緒《諸城縣志》記載:“喜海稟承家訓持躬嚴正,守汀州日,以廉介自矢。汀俗悍,地瘠而貧,至有官遣吏役唆鄉(xiāng)民械斗為索贓計者,喜海痛革之。寬嚴交濟,務得其平,蒞任數(shù)省,皆能興利抉弊,政通民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劉喜海由四川按察使奉旨升授浙江布政使,上折謝恩并請求進京陛見。他在奏折中說:“竊臣山左庸愚,毫無知識,自高曾祖父,世受國恩,至擾極渥。臣以舉人蔭補部員,洊升府道,擢任四川臬司,涓埃未報,競惕方深,復蒙恩簡畀浙江布政使,聞命自天,悚惶無地。交卸后即北上趨扣廷闕,跪聆圣訓。”道光朱批說:“著來見。”可惜劉喜海未能與他的先祖一樣官位顯達,其在浙江布政使任上,被浙江巡撫吳文镕以“風雅好古”彈劾罷職,清愛堂劉家自此再無達官顯宦。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