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孫子散盡家財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11-14 15:08:49
耿思文重長孫耿喜太青年時期
耿思文第五代孫耿龍近照
除了四子耿士津,耿思文的長孫耿永遠和次孫耿信遠跟著他的時間最長,故事也多。只因時間久遠,知情人都已去世,無法知道這些故事的細節(jié),耿家后代只知道他們雙雙參加地下革命工作。為了救孫子的命,耿思文變賣全部產業(yè),領著全家人“赤條條”回到故土青州。
孫子投身革命
開明祖父默許
耿思文接他的頭兩個孫子來煙臺讀書,是日本鬼子侵占煙臺的前一年。耿永遠是長子長孫,次孫耿信遠是次子耿士斌的兒子。這年他們12歲,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學校距離海防營不遠,他們的一日三餐及住宿都在藥房柜上。
學校經常組織抗日游行,學生們舉著小旗,喊著口號,唱著《松花江上》和《義勇軍進行曲》,慷慨激昂地從和仁堂藥鋪門前走過。耿士津看到兩個小侄子也在游行隊伍里,便告訴父親應該制止他們,參加這種活動很危險。耿思文許久沒作聲,后只說了句:“國難當頭了,隨他們去吧!”
兄弟倆在煙臺上學到十八九歲時,到了1944年左右。他們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命運,經常夜不歸宿,關在屋里竊竊私語,還經常爭論得臉紅脖子粗……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投降。8月,八路軍通過七天七夜的激烈戰(zhàn)斗,從日偽軍手中解放了煙臺。為了迫使日偽軍向煙臺抗日武裝投降,八路軍攻城部隊向煙臺市區(qū)發(fā)起總攻。市內中共地下黨組織發(fā)動了1000多名工人起義,占領和控制了發(fā)電廠、汽車站等要害部門,切斷敵人的通訊線路配合煙臺部隊正面進攻……
這地下黨組織里一定有耿永遠和耿信遠。耿士津回憶,那段時間,兩個侄子同時失蹤了兩三天。
1947年,國民黨軍進攻煙臺,八路軍經過頑強抵抗,損失慘重,最后撤出,煙臺失守。隨后,國民黨將煙臺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qū),將市郊劃為東鄉(xiāng)、西鄉(xiāng)兩個區(qū),并在市、區(qū)實行連保制,逮捕共產黨員、干部、烈屬和革命群眾……
耿永遠回憶,就是這一年,黨的地下組織被叛徒出賣,黨組織通知他馬上逃離煙臺。耿永遠匆忙帶上妻兒從煙臺港乘船到了青島,又從青島徒步趕回老家青州。因黨組織的其他人被捕,耿永遠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耿永遠回到青州后,到青州一中任教,解放后被公派山師大學習。山師大畢業(yè)后,一直從事黨的教育工作,任過中學校長、黨委書記、山東省歷史學會理事、教育學會理事等職務。
變賣家財救次孫 舉家遷回青州老家
次孫耿信遠就沒有耿永遠幸運,他被捕了。
幾天來,鎮(zhèn)壓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慘案天天發(fā)生。耿信遠顯然兇多吉少。一家人聚集在和仁堂的柜上,耿思文斬釘截鐵地說:“不管用什么方法,快速營救!”接著吩咐大家分頭去喊人。
福祥綢緞莊的劉福祥、中西大藥房的李經理、慧豐錢莊的王經理,還有耿思文在煙臺典獄長任上的舊相識、老部下齊聚和仁堂,大家的主意很簡單——花錢。
可耿思文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搭救孫子!別無他法,只好借錢。在場者這個一百,那個五十,一份份借據(jù)寫好。
第二天消息傳來,性命保下了,要放人?來人打了個手勢——需要這個數(shù):八千!次子耿士斌一聽,這是要耿家傾家蕩產呀,當著所有人的面脫口而出:“我不要這個孽障兒子了!”耿思文劈臉打了一巴掌過去:“你不要兒子了,我還要孫子呢!”
耿思文毫不猶豫地賣掉了蘋果園,賣掉了和仁堂,將家財散盡,領著家人,回故鄉(xiāng)去了……
所托之人前來,說他用命擔保人已安全出逃,“以后的事情就看令孫的造化了”。人沒見到,一家人仍放心不下,只有耿思文心里坦然。1950年春天,耿信遠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雙膝跪在了爺爺耿思文面前。
此時耿思文已近七十歲,他慢慢站起身,看清了是孫子耿信遠時,說了聲:“起來吧!”耿信遠放聲大哭,耿思文也抹了兩把淚,大聲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你立了大功了,這個家……虧了你!”
煙臺的財產沒了,青州老家總共36畝土地,弟兄四個分家,每個家庭不過八九畝地,在村子里,連個中農都算不上。
耿信遠說起九死一生的逃亡之路。在牢里刑訊慘不忍睹。他被灌洋油,脫光衣服吊起來被皮鞭抽打,壓杠子,跪鋼釘……就是讓他招供“你大哥跑哪去了,加入共產黨誰介紹的,你又發(fā)展了誰”……
耿信遠始終只說:“大哥跑哪了我不知道,我根本就沒有加入過共產黨。”后來據(jù)了解,跟他一塊關押的“共產黨嫌犯”,沒有一個活著出來的。
出逃是在一個深夜。一個看守、一個黑衣人領著耿信遠,從廚房的下水道口進入,慢慢爬行。記不得爬了多長時間,發(fā)現(xiàn)是下水道出口了,奮力向上爬,手便搭在了下水道邊沿上,忽然一只大手攥住了耿信遠的手腕,只一拉,就把他拖到了地面上。
一瞬間耿信遠魂都嚇沒了,癱坐在地。此時已黎明,那人一把拽起耿信遠,把五塊大洋拍在了他手里:“逃命去吧,我的活干完了。”便不見了人影。
耿信遠不敢走內陸,只能沿海邊向東,曉行夜宿。幸運的是,當他走過威海地界,遇上了解放軍膠東基干團。
因為字寫得漂亮,耿信遠在基干團當了一年多專管文書的編外戰(zhàn)士,直到一年后的1949年青島解放,基干團才把他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理委員會,青島市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被分配到青島法院工作。
耿信遠因關押期間受了百般折磨,身體一直病殃殃,38歲便英年早逝。
仁義相傳世家血脈 后人成才報效祖國
有幸的是,耿信遠的血脈沒有斷,育有耿羽、耿敏、耿成三個孩子,耿羽生有兩女:耿鑫、耿磊;耿敏生有一女:耿艷;耿成生了耿思文第五代孫耿龍。耿龍2015年考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攻讀計算機研究生學位,2019年入職英國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澳大利亞)至今。
1945年,耿思文60歲,長孫媳婦段桂蘭生下了他的重長孫耿喜太。這一天,耿思文破天荒召集全家喝酒慶賀。他高興地喝醉了,沒了往日對后輩的威嚴,變得極為可親可愛。耿喜太被太爺爺耿思文視為掌上珍寶。
耿喜太沒有辜負太爺爺耿思文的期盼。他逆勢成長,參軍入伍后,是軍一級五好戰(zhàn)士,退伍后在淄博礦務局西河煤礦工作十幾年。后調任淄博市總工會機關黨委書記,淄博職工大學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山東理工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書記、紀委書記。
耿喜太晚年曾寫道:“老(太)爺爺一生是光榮偉大的,他德孝雙全,大志立人,棄官為民,為民生而奔波,為國家而請命,為小家而育人。他的一生是耿家的一座豐碑,是耿家世代相傳的楷模,是我們永遠銘記的長輩。他的一生,永遠是第一,不做第二,他救死扶傷的醫(yī)德,是當代和現(xiàn)代不可多見的偉大之舉……”
耿思文于1955年病逝,享年70歲。
本期圖片由耿春元提供(署名除外)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