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7月10日,在國家級齊魯文化(濰坊)生態(tài)保護區(qū)十笏園非遺空間的面塑坊內,濰坊孟氏面塑第五代傳承人孟祥祥正在制作一個來自美國的人物面塑作品訂單。在他的手中,面團幾經捏、揉、搓、壓,再由透明塑料工具點、切、刻、劃,片刻工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便躍然眼前。
孟祥祥在制作來自美國的面塑人物訂單。
小小面塑
盡顯細膩之美
面塑,也叫捏泥人兒,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種人物或動物形象的傳統(tǒng)民俗藝術,起源發(fā)展于民間花樣面點。對于36歲的孟祥祥而言,制作面塑不僅僅是捏人物那么簡單,更是注入自己感情、賦予面團靈魂的過程。
“捏面塑,是個仔細活,必須得靜下心,撲下身子。”孟祥祥說,小的時候一到過年,家里老人就會捏面塑,自己想跟著一起捏,可是條件不允許。父母不讓自己“糟蹋”面,自己便偷偷地藏一塊面躲到角落里學著捏。2005年退伍回到家鄉(xiāng)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孟祥祥跟面點大師李云寶學習花樣面點。學習的過程中,孟祥祥跟著仔細揣摩,晚上會帶著一塊面回宿舍捏。經過一番努力后,孟祥祥捏得越來越好,也為后來自己捏面塑打下了基礎。
孟祥祥面塑作品
“一開始,身邊很多朋友找我?guī)椭竺嫠?。他們拿出去一展示,慢慢地也幫我打響了名氣?rdquo;孟祥祥說,2016年,他被濰城區(qū)向陽路小學聘任為校園面塑老師,為孩子們開設面塑課,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作四大名著里的人物。也就是從那時起,孟祥祥看到了面塑這一技藝的未來,堅定了繼續(xù)走下去的信心。
2019年,孟祥祥來到十笏園非遺空間,成立工作室,專注于捏面塑和傳承面塑文化。“現(xiàn)在,每天都有來研學的。大家都驚嘆于我們的面塑技藝,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都來學習。”孟祥祥說,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訂單都會有,還有來自美國、意大利的國際訂單,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接60多單。
孟祥祥的面塑工作室內擺放著不同的面塑作品。
一搓一揉
蘊藏匠人之魂
“捏面塑,就像一束光,照亮生活。”孟祥祥堅持不懈地制作面塑,從未間斷,練就了熟練過硬的面塑制作技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20年,孟祥祥受濰坊市民俗博物館的邀請,創(chuàng)作一組可以體現(xiàn)濰坊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的作品。“給我的是‘命題作文’,題材廣泛。但是如何找準主題,怎么樣去構思,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孟祥祥說,經過漫長的構思后,他決定以老家四合院為背景,以春節(jié)為時間點進行創(chuàng)作。面塑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在貼春聯(lián),有的在放鞭炮,還有的在包水餃。同時結合非遺趕大集的場景,把自己也捏進作品當中,取名《那些年》。
孟祥祥面塑作品《那些年》中貼春聯(lián)的場景
孟祥祥面塑作品《那些年》中吃團圓飯的場景
孟祥祥面塑作品《那些年》按比例還原了自己的老家四合院。
作品創(chuàng)作期間,孟祥祥的父親也在一直提供支持和幫助。因為他要將老家的房子以及布局按比例還原到作品當中,無論捏到哪一部分,父親都及時給他測量出精準數據,方便更好地創(chuàng)作。
感悟生活,匠心制作,給面塑作品以生命。孟祥祥說,想讓面塑作品有血有肉有故事,就要走進生活,感悟生活。
孟祥祥針對客戶需求制作的面塑作品《福壽安康》。
前段時間,有一個年輕人來到孟祥祥的工作室,驚訝于他精湛的手藝,想讓他為自己的姥姥、姥爺捏面塑人物像。“這個年輕人告訴我,自己從小是姥姥、姥爺看大的,感情特別深,想通過面塑作品將美好的時光定格。”孟祥祥說,兩人通過交流溝通,感受他與姥姥姥爺之間的情感,最后創(chuàng)作出了作品《福壽安康》。
孟祥祥在指導小學員捏面塑。
堅守初心
傳承面塑文化
作為一名面塑“匠人”,孟祥祥認為,傳統(tǒng)手工藝并不是老掉牙的東西,老題材也能有新表達,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要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
近年來,孟祥祥通過認真學習、培訓、參觀和交流,在繼承老一輩面塑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反復實踐,集百家之長,形成獨特的技藝風格。他的作品融歷史性和現(xiàn)代性為一體,色彩鮮明,手法細膩,逼真?zhèn)魃?,造型生動,感染力強,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品既有傳統(tǒng)古韻,又有現(xiàn)代的新趣,為傳統(tǒng)藝術賦予了現(xiàn)代的生命力。
從小時候對面塑的蠢蠢欲動到現(xiàn)在成為面塑傳承人,從當初只是喜歡制作美好事物到現(xiàn)在賦予面團靈魂,孟祥祥用了近20年的時間,把自己和面塑緊緊粘在一起。“現(xiàn)在,自己的兒女也很喜歡面塑,一有時間就在旁邊跟著一起捏。”孟祥祥說,如果兒女選擇這條路,自己會無條件支持他們走下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杰/文圖
責任編輯:邢敏
一審:邢敏 二審:李倩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