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av簧片,91在线视精品在亚洲,天堂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国内自拍天天操天天干,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

?
A+ A-

李迥:一歲五遷后代科甲連綿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5-03-07 14:22:14

    李迥畫像

  李迥墓志拓片(局部)。

  李迥是斟灌李氏六世祖,是繼明朝劉珝、趙鑒之后,清朝壽光唯一的一品大員。李迥深得康熙賞識,為官一歲五遷,盡職盡責,多有惠政。李迥后裔,從清初至清末,科甲蟬聯(lián),官宦不絕,十子登科。女兒李玉嫁給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誥封一品夫人。

  得康熙青睞步步高升

  卒贈刑部尚書居一品

  李迥的父親李汝英是斟灌李氏五世祖,字超寰,明天啟四年(1624)甲子科舉人,候選知縣,是斟灌李氏科舉第一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也就是農(nóng)歷壬午年,清兵攻陷壽光城(史稱“壬午兵燹”),縣令李耿身死,李汝英于“干戈搶攘”為其備棺收殮。翌年,邑民死于兵亂者甚多,李汝英出資葬為叢冢,以善行入祀壽光鄉(xiāng)賢祠。李汝英長子李適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中舉,清順治三年(1646)進士。次子李迥于清順治八年(1651)中舉,清康熙三年(1664)進士。斟灌李氏,自李汝英及其子李適、李迥起,特別是李迥后裔,科甲蟬聯(lián),官宦不絕,且仕途平順,成為清代壽光第一官僚世家。

  李迥(1620—1695),字奉倩,號霞峰,祖籍斟灌(今洛城街道東斟灌村),后隨父親李汝英遷居壽光縣城。李迥中進士后改任內閣中書舍人,掌書寫誥敕、制詔、銀冊、鐵券等工作。

  一次,李迥正在內閣當值,適逢康熙巡視,詢問他科舉考試的情況,并命他書寫文字進呈御覽。李迥奏對詳雅,圣心大悅。不久,轉任禮部主事,后任刑科給事中,判登聞鼓院。又升刑科都給事、右參議、太仆寺卿、右通政。一年里五次升遷,實屬罕見。康熙二十八年(1689),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滴跞辏?691),升刑部右侍郎??滴跞辏?693),告老歸鄉(xiāng)。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贈刑部尚書,誥贈榮祿大夫(從一品)。李迥是繼明朝劉珝、趙鑒之后,清朝壽光唯一的一位一品大員。一歲五遷,成為佳話。

  一心營職見信于廷

  推動《康熙會典》編寫

  李迥為官“一心營職”,只要“事關國計民生,知無不言”,因此“見信于廷”,提出的許多建議和政策得以批準實施。

  他負責登聞鼓院期間,有一個誣陷良民為強盜的案子,因為有后臺勢力的包庇,多人因此丟了性命。李迥上疏參劾,使無辜者得到昭雪。他在都察院副都御史任上,恤灶戶、開海禁、重定科場條例等疏,奏章上報朝廷,馬上得到允可。朝廷平定三藩之亂,受到牽連的降卒百姓離鄉(xiāng)背井,歸到旗人名下為奴。李迥上言為他們開釋,并提出安置意見,使得近萬人得以與家人團聚。他任刑部侍郎時,很多冤案得到平反,時人把他比作唐朝敢言直諫的李道裕。

   康熙二十一年(1682),李迥上疏請求編寫《會典》,但是禮部以缺乏人手為借口,請求以后再說??滴跽J為“《會典》關系一代章程,最為緊要”,于是立即吩咐每部分撥兩名官員,辦理《會典》的編寫工作,并批評禮部“推諉延遲,甚屬不合”,責令禮部限期編寫。由于編寫人員升遷不固定,給編寫工作帶來了不便。第二年四月,李迥再次上疏,請求編寫《會典》的官員“停其升轉差遣”,等完成編寫后再擇優(yōu)提拔。康熙二十三年(1684),會典館正式開館,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終于完成了清朝入關后第一部有“一代之法治”之稱的《康熙會典》。李迥雖然沒有參與《康熙會典》的編寫,但他作為編寫的提出者、積極推動者,為清朝法律制度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

  十子登科世所罕見

  孔李聯(lián)姻留下傳說

  李迥生有十子六女,十個兒子先后登科及第,是謂“十子登科”,世所罕見。十子分別是:長子李懋(1646—?),字大木,號勉齋,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廣西正主考,號稱“得人”。次子李柟(1648—1731),字仲木,康熙四十七年(1708)舉人,候選國子監(jiān)學正。三子李栻,字季木,歲貢生,候選知縣。四子李樸(1651—1699),字若木,康熙三十八年(1699)貢生,歷任茌平教諭,南漳縣知縣。五子李樞,字棟木,歲貢生,候選訓導。六子李榘,字端木,歲貢生,候選訓導。七子李枚,字天木,候選典籍廳。八子李楫,字木庵,康熙四十四年(1705)舉人,候選知縣。九子李梁,字百圍,監(jiān)生。十子李櫍,庠生。

  其中四子李樸又五子登科。五子是:長子李軒,歲貢生,曾任山西寧武知縣;次子李炎,康熙辛卯科舉人,仕至四川龍安府知府;三子李炳,貢生;四子李烈,捐貢,仕至江蘇船政同知;五子李琬,捐貢,仕至浙江溫州知府、溫處兵備道。

  李迥的小女兒李玉,嫁給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誥封一品夫人,后來他們的長子孔繼濩(1697—1719)又承襲衍圣公。關于李玉,壽光流傳著她的傳說。

  傳說李玉天生麗質,聰明伶俐,受家庭熏陶,知書達理,李迥夫婦視其為掌上明珠。李玉不纏腳,李迥夫婦愛女心切,只能聽之任之,長大后,人稱“李大腳”。因此,家中每有迎來送往,李迥總不讓女兒露面。為李玉的婚事,李迥夫婦操碎了心。

  孔子六十八代孫孔傳鐸,思想開放,又有算命先生對其父母說:“你兒子傳鐸,將有大腳女子相伴。”于是四處打聽,找到了李玉,成為夫妻。還有一種說法是,算命先生說:“此子當聯(lián)姻龍虎相斗之門。”孔府派人四處尋找,一天,來到壽光城內一高宅大院旁,人困馬乏,坐下休息,抬頭觀望時,忽然看見房頂一貓斗一蛇,此人大喜道:“這不是龍虎相斗嗎!”遂與聯(lián)姻。李玉出嫁后,丈夫孔傳鐸承襲衍圣公,所生長子孔繼濩又承襲衍圣公。這就是“圣人妻,圣人母”一說的由來。

  有一年,李玉乘轎子回壽光老家省親,到了一窄路處,與知府的轎子相遇,各不相讓。知府每次出巡,百姓避之惟恐不及。此次竟遇到如此大膽之人,于是知府責罵道:“誰家潑婦,不知尊卑,敢與本官爭路。”侍衛(wèi)也上前驅趕李玉的轎子。這時,李玉探出身子高聲說道:“要問我是誰?來官聽著,我是圣人妻,圣人母,侍郎(刑部右侍郎李迥)的閨女,侍郎(刑部左侍郎李封)的姑。”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李封做侍郎時李玉早已去世多年,此處是后人附會。

  知府一聽,又看見一雙大腳,知道是聞名朝野的“李大腳”,忙不迭下轎,磕頭作揖,說道:“下官失禮,請圣母寬恕。”然后跪到路旁,請李玉先行。這就是“大腳李玉戲知府”的傳說。

責任編輯:韓瑋 王葉妮

一審:韓鎮(zhèn)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